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贾楠:
习近平总书记在本溪考察时对本钢提出了殷切期望:“要继续努力,把短板补上,把结构调优,继续为中国式现代化多作贡献。”一席话言近旨远,是对企业的激励,更是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刻思考和战略谋划。大国崛起离不开工业脊梁,钢铁企业离不开钢铁院校。华体买球,华体(中国)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一个神圣使命:为新中国培养钢铁人才,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学校作为新时代高校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成员,未来将不断探索新时代“钢铁思政”育人新模式和行业背景高校协同育人新范式,加强内涵建设,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等方面保持敏锐的前瞻性,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探索出新出路。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副院长 贾洪芳:
习近平总书记在年前到本钢三冷轧考察时强调要补齐经济发展中的短板,继续为中国式现代化多作贡献。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埋下头理解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要走出去踏实做好调研,把握学情,了解地方经济发展的脉搏,以“东北抗联精神”+“钢铁文化”双育人模式为引擎,把思政课讲深讲活讲透,努力践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为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振兴之路培养时代新人做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副院长 李斌:
习近平总书记到辽宁考察的重要讲话与指示,为辽宁发展指明方向,也让身为华体买球,华体(中国)思政课青年教师的我深受鼓舞。这要求我们立足岗位,将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辽宁发展战略。通过鲜活案例,让学生明白科技创新对辽宁产业升级的关键作用,激发他们投身家乡建设的热情。同时,鼓励学生关注民生,领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言传身教中,为培养担当辽宁振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
综合办主任 张婷婷: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为辽宁发展指明方向。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秉持辽科人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的优良传统,发挥团队合力,集萃群体智慧,持续创新驱动,凝聚思想共识。要把讲话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积极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创新活力,为东北振兴培养更多人才,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贡献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 关淇文:
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辽宁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深远战略考量,承载着党中央对辽宁的殷殷重托。新时代以来,辽宁全面振兴取得的成绩、发展取得的进步,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身负重任,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讲好,把党的创新理论准确地传授给学生,为推动新时代辽宁现代化建设事业培育高素质人才,为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作出贡献。
第二党支部书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 孙多玲: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辽宁考察,这充分体现了对辽宁全面振兴的殷切期望。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深入学习、积极宣传、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创新、发展对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性,明确责任与担当。鼓励学生关注家乡发展,为辽宁的产业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将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为推动辽宁全面振兴,为学院高质量发展、为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刘忠勋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到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辽宁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是辽宁发展过程中的要事大事,更是4200万辽宁人民热切期盼的喜事盛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为辽宁的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我们思政课教师就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关爱,转化为立德树人教育的政治动力,在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做出自己的更大贡献。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钱春焱教授: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的辽宁之行给我们东北全面振兴和辽宁的振兴带来了新的契机,明确了新的方向,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历史性的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钢铁产业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产业,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所在使我们全体辽宁人民看到了实体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的新方向,新希望,我们作为钢铁背景的高校,也看到了人才培养的新机遇和挑战。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更应该立足于学校实际,结合红色文化育人和钢铁精神育人的模式,做好立德树人的本职工作,为辽宁的全面振兴添砖加瓦,我们尤其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传递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学子的成长成才积极性。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 刘占文教授:
在乙巳蛇年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辽宁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体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人民的深情牵挂和真情厚爱,是对辽宁全面振兴的高度重视和全面肯定,是对辽宁人民的莫大鞭策和鼓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辽宁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各项工作的重要遵循。同时,也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我们要立足岗位,结合课程实际,把讲话精神和振兴发展实践融入课堂,传达深情牵挂,讲好辽宁故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国家战略、辽宁实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自觉成长为堪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 刘凤华:
习近平总书记来辽宁考察时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各级都肩负重要责任。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培养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自强能力。通过提高科研能力,不断努力提高文化原创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把文化转化为生产力。把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深入结合,不断深入推进文化进社区、文化进乡村,通过以文化人更好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改革创新、振兴发展的激情和斗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青年教师 冷春旸: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擘画的“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蓝图,为辽宁地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作为扎根应用型人才培养一线的青年教师,我们肩负着为辽宁振兴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要深挖“共和国工业长子”红色基因,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的重要论述转化为鲜活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感悟“大国重器”的硬核力量。要以“大思政课”理念为指引,带领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淬炼品格,用脚步丈量黑土地上的振兴故事,让思政教育真正成为助力东北振兴的“思想引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青年教师 尚美辰: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多地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东北振兴、辽宁振兴意义深远。作为高校思政教师,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将讲话内容充分融入进课堂中去,引导学生明确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对于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要坚决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动辽宁全面振兴,以“辽宁之为”服务“国之大者”担当“国之重任”。